如果職場是擁有不同跑道的賽道,那每份工作的轉換就像更換到不同的賽程和賽道,而『離職交接』就是傳遞接力棒的關鍵時刻。你總不能拿著上一場賽道的接力棒繼續奔跑吧?
愛客獵獵才顧問經理陳怡欣Yvette表示,每一次離職的交棒機會,都是一次檢視過往工作成果的總複習。有人擔心新接棒的人能力不足,甚至發生"落棒"情況,將責任推給前人沒有交接好,這樣的窘境讓離職員工更應該明智保身,做好交接清單,避免當上背鍋俠。透過充分準備,才能讓離職步伐輕鬆俐落、體面有序。
員工與雇主的法律注意事項
「離職交接」不僅是職場禮儀,也涉及相關法律責任。以下是雇主與員工需注意的法律細節:
對員工而言:
1.勞基法無明文規定離職交接的義務,但根據員工入職時簽定的勞動契約,「離職交接」屬於其中的附屬義務,因此員工離職時,應負有交接之義務。
2.交接項目包含員工經手的業務文件、資料、財產物品等,即便公司有交接清單範本,仍須注意內容可能依職務特性有所不同。
3.員工任職期間製作的文書、檔案皆屬於公司資產,離職時員工不得隨意刪除、備份或複製,以免觸犯相關法律規定。
對雇主而言:
1.薪資為員工提供勞務所得之對價報酬,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,雇主不得以員工交接不完整為理由而扣發薪資。
2.若因員工離職交接不完整而造成損失,雇主可依民法起訴請求損害賠償。
3.若簽訂的勞動契約中約定未完成離職交接的違約金,雇主可依法要求離職員工給付,但不得從員工薪資中扣抵。
整理交接清單 3大面向著手
撰寫交接清單不僅是為了責任劃分,更是對工作最後負責的展現,除了使用公司的交接清單範本,盡可能複習每日的工作內容並詳細記錄細節,避免未來還要被call out 求救。要完成一份完整且清晰的離職交接清單,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著手:
1.業務內容交接
-日常工作項目:將主要工作內容整理成清單,必要時可在附上執行流程,例如製作流程圖或分步驟說明。
-未完成事項:將尚未完成的任務列表化,並依急迫性排序,詳細說明任務當前進度狀況,並提供下一步指引、時間表與相關聯絡人。
-文件與工具:若有使用特定系統、工具,應撰寫操作手冊或提供簡要教學,將所有關鍵文件整理檔案目錄,並確認歸檔在共享系統,避免資料分散。
2.人際關係交接
-合作夥伴名單:列出內外部協作對象的聯絡資訊,針對團隊同事或跨部門負責人可簡要說明負責的業務範圍,對外的合作窗口著名專案內容,以利接棒者找到溝通窗口。
-問題與建議:列出過往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建議,對於交接人職務若有不清楚事項可尋求協助的人員。
3.公司資產與交接紀錄
-設備歸還:列出公司提供的物品清單(如電腦、手機、門禁卡等)並確認返還。
-文件返還:確認所有工作檔案交予公司,並刪除個人資料(這裡是指私人檔案非工作檔案)。
-交接確認單:與主管共同簽署交接完成的文件,包含資產歸還與檔案交接,留下正式紀錄,避免日後爭議。
職場交棒學問多,除了以上交接清單可以準備方向,獵才顧問經理陳怡欣進一步說明,可將過去累積的經驗,簡單整理成「交接備忘錄」,點出目前待執行任務的潛在風險或困難,讓接棒人能迅速理解問題脈絡。透過清晰明確的交接清單,才能讓自己完美地轉身離開,留下良好的職場口碑。